老人多发干燥症状 中医专家支招改善
222点击播报本文,约
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(记者郝帅)近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“中医药护佑老年健康”专题发布会,介绍老年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中医预防、调理、保健方法,以及秋冬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。
会上,有记者提问,老年人经常感到口干、眼睛干涩,皮肤干燥、瘙痒,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如何改善?
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杨戈表示,口干、眼干、皮肤干,这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是老年人遇到的困扰,中医将这个问题归结为津液亏损,就是阴虚。原因探究:生命的“润滑油”减少了。
杨戈强调,中医理论中,“阴液”代表了人体内所有有形的、滋润的、安静的液体物质,包括血液、唾液、泪液、汗液、精液等,可以形象地把它理解为身体的“润滑油”和“冷却液”。它的主要作用是滋润脏腑、濡养四肢百骸、制约阳热。
杨戈介绍,随着年龄增长,就像自然界进入秋天一样,人体会出现自然的“阴液耗伤”。主要原因有:
肝肾阴虚是根本。肝开窍于目,肾主水液。老年人肾精亏虚,无法上济于心火,会导致心肾不交,产生虚火,灼伤津液。肝阴不足,则不能滋养眼睛,导致干涩昏花。
脾胃虚弱是源头。脾胃是津液生成的源头。脾胃功能弱,喝进去的水和吃进去的营养物质不能有效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津液,反而直接排出体外,形成“干渴但喝水不解渴”的局面。
不良生活习惯加重损伤。如过食辛辣、油炸、烧烤等温燥食物,熬夜、思虑过度会暗耗阴血;长期待在空调房等干燥环境中,也会加速津液流失。
针对如何改善,杨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综合调养方案:
经典代茶饮——沙参麦冬玉竹茶:取适量北沙参,麦冬,玉竹,将三味药材放入保温杯,沸水冲泡,焖泡30分钟后即可饮用,可反复冲泡。这是一剂非常平和有效的滋阴方,口感清甜。原理是沙参、麦冬能润肺生津,清养胃脾。玉竹味甘多脂,质柔而润,能滋阴润肺,养胃生津。对于口干舌燥、干咳少痰等效果尤为显著。
家常润燥羹——银耳百合羹:将泡发银耳与干百合、枸杞、适量冰糖同煮至软糯黏稠。银耳滋阴润肺,属药食同源之品;百合清心安神、润肺止咳;枸杞滋补肝肾、明目。此羹能全方位滋润肺、心、肾,改善皮肤干燥与睡眠。
起居与情志调养:应避免熬夜,保证在子时晚11点到凌晨1点前入睡,此时人体阴气最盛,最宜养阴。居住环境可使用加湿器,避免过度沐浴及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。情志方面需保持心境平和,避免大怒与过度思虑,以防“怒伤肝”“思伤脾”耗损阴血,建议通过聆听舒缓音乐、静坐、深呼吸等方式调节。
穴位按摩推荐:按揉三阴交,在内踝尖上四横指,胫骨内侧后缘,太溪穴也就是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这两个穴位是补肾阴、肝阴、脾阴的要穴,每天坚持按揉,有滋水涵木的效果。
